当前位置:图书馆 >> 学术动态 >> 浏览文章

2021年6月学术动态 下(第93期)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9日 | 
阅读: | 
作者:图书馆 | 
[ ] | 

科研论文

赵蒙成,刘晓宁《论职业教育的消费价值及其政策意蕴》中国现阶段总体上已进入消费社会,消费者从聚焦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转向更加注重象征价值,消费的目的由主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转向更加注重身份建构以及社会地位提升。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消费行为,学生是职业教育的第一消费主体。然而中国职业教育象征价值低,吸引力欠缺,呈现出政府重视、民众轻视的不平衡状态,不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造成这种撕裂的重要原因是政策设计罔顾学生作为职业教育首要消费者的事实、权利与需求,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低等社会身份建构的固化歧视,以及学生家长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负面认知等。基于此,应从消费视角对有损职业教育形象的政策制度重新检视,注重内涵建设以改善学生消费体验,优化结构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强化媒体正面宣传,进而重振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信心。

孙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40 余年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成就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理念与思路的形成、制度与特色的建立、建设路径与队伍的成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道路, 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坚实的队 伍保障。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是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定位与目标任务。 发展趋势体现为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改革创新突破点是进行教师资格认证、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管理制度建设;而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承担着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的重任。

陈保荣《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研究》从职业教育、产业结构的特点入手,审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辩证关系,梳理德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具体做法,分析美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协调一致的法律政策,探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匹配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职业教育的人才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职业教育的人才能力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人才能力结构不匹配、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借鉴德国、美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协调一致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借助法律政策推动职业教育匹配产业结构,借助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对话”机制,借助现代科技精准判断和协调产业需求,借助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2020110316594595691.jpg

 

 

国际教育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徐晖

      教育督导制度,是保障教育政策有效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教育督导,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由于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督导制度,对于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荷兰宪法规定,公民有创建学校、组织教学、确立建校理念的自由,学校教学质量由国家教育督导局负责监管,教育督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隶属于教育文化科学部,但法律规定教育文化科学部不得对其进行过度干预。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具有相对独立性,拥有独立的办公地点、独立的经费预算。

      自1801年创建至今,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在其漫长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督导准绳:法规体系日渐完备

      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是荷兰教育督导的重要特点之一。

      荷兰针对各级各类教育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和规定,并于2002年颁布教育督导的特别法律《教育督导法》,《教育质量评估框架》(附评估标准)、《评估等级规定》、《优秀学校计划》、《后续检查规定》、《学校系统监督制度》、《财务管理规定》、《财务连续性风险规定》、《财务合法性和有效性规定》等一系列督导评估制度及各项配套措施紧随其后,明确了督导局工作内容、督导基本原则以及督导框架,为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依据与遵循。

      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工作范围广泛,涵盖初等教育、特殊教育、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等,其主要职责包括激励学校和教育机构保持和改进教育质量,对机构教育质量和国家整体教育状况进行评估;与所有的目标群体和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向公众报告评估结论;负责对考试行为和考试质量加以监管;作为调解机构受理学校教育质量相关投诉;对市政负责的儿童游乐场设施安全予以监管;受理性骚扰、性虐待、心理和身体暴力、歧视和激进行为等事务;等等。

      荷兰督导制度基本原则包括保障基本质量、鼓励改进、激发超越、强调董事会责任,意在客观评价基础上,通过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促进学校改进工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督导局的监督围绕教育机构职责展开,保障法律规定的质量标准,鼓励追求自设的质量目标。机构检查每4年一次,后续检查视其质量保证体系评估结果而定。

      为有效实施教育督导,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还制定了督导框架,并根据督导要素出台了一系列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学生成绩如认知成绩和社会能力,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学生发展、教学法和辅助支持,学校安全和教学环境,质量保障、质量文化、问责和对话以及财务管理的连续性、适宜性和合法性等。其中前三项针对学校,后两项针对董事会。

      学校督导:董事会发挥突出作用

      荷兰教育督导由国家统一管理实施,地方政府发挥的作用较弱。强调和突出学校董事会的责任,是荷兰教育督导的一个特点。

      荷兰的公共教育是由私立的法人机构举办的,这些机构由基金会、联盟或协会构成,以集团经费拨款的形式从政府获得资助。这些机构通常就是一所或多所学校的董事会。《教育督导法》规定,学校董事会是负责教育质量的机构,须制定教育质量保障及改进的政策,并确保学校财务状况良好。

      学校董事会在督导过程中作用突出。董事会或学校须提交年度报告、战略计划、指导手册等文件。督导局在校内调查时,也会涉及学校董事会访谈、学校管理者或专家访谈、学校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家长访谈以及教室课程观摩、学校指导系统调查等。在此过程中,督导局调查收集的信息包括学校经费、学校规模、学生入学、教育成果、职工人员构成等。

      大致而言,督导局的督导工作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包括:基本质量保障督导,即对所有学校是否符合核心标准(成果、发展、教学和安全)进行全面调查;风险学校督导,即对有风险的学校对照核心标准进行检查;优秀学校督导,即激励督导,优秀学校应董事会要求自愿接受调查,须提交有效的、可靠的、最近的(不超过两年)自我评价,督导局对照所有标准全面调查。督导评估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优秀、满意、欠佳、较差。评估结果的有效期为4年,若评估结果不优秀也要对公众发布。

      财务督导:教育经费严格使用

      以财政拨款和经费使用情况监控为抓手,提升教育质量而实施的财务督导,是荷兰教育督导的又一个特点。荷兰宪法规定教育免费,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机构都可获得国家经费资助。学校董事会从政府获得的经费可自行支配,用于教育的各项开支,董事会是可以破产的私立法人机构,必须向政府报告教育和财务的年度状况。

      董事会负责发布学校的财务年度报告,该报告需经会计进行评估,董事会财务合法性的评估要依据会计的意见。在财务监督中会计做了大部分工作,督导工作成效取决于会计工作的质量。到学校现场实施的督导称为一线督导,不到学校的称为二线督导,督导局对会计实施二线督导。督导局发布与会计的协议,要求每年评议会计调查的样本,评议结果以表现欠佳会计名单的形式发布在《教育财务状况报告》中。

      董事会负责发布纸质或电子版学校财务效益报告,内容包括未来3—5年的财务计划。督导局则会根据具体指标分析潜在风险,如偿还能力(长期信用)、资金流动性(短期信用)、收益性(年末财务效益)等。董事会为非营利性机构,如果存在风险就要开展进一步调查。若财务连续性有问题,需要建立更严格的监督机制。

      督导监测:专业评估保障质量

      为保证督导质量,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设有一名质量负责人,受理学校对督导的反馈。同时,教育文化科学部也设立了“建议委员会”(Committee of Advice),负责对督导局监管。

    督导局设首席督学1人,总督学3人,分别负责小学和特殊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督导局在荷兰的东西南北四座城市设置地方办公室,每个办公室设一名协调督学(Coordinating Inspector)。督导局528名正式员工中有专职督学220名、初等教育督学90名、特殊教育督学22名、中等教育督学30名、职业教育和培训督学42名、高等教育督学10名、财务监督督学26名以及数据分析专家和辅助人员。

      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规定,督学须具备大学及以上的工作水平与思维能力,了解教育领域状况,有研究、数据分析和管理能力,有规划和组织能力,具有对机构和社会的敏感性,能与人合作,能做出判断,具有雄辩的口才以及良好的写作能力。荷兰对督学设置了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选聘制度,提供培训、研讨和课程等,促使其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督学基本都由资深教育专家、行政管理专家和学科专家组成。

      督导局针对所开展的调查出具评估报告,由督导组组长负责撰写,目的是促进学校和董事会改进教学质量。同时,督导局会给家长发布一份深入浅出的总结性报告。每份报告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在要求的标准之上、哪些方面不够好需要改进。督导局负责发布《优秀学校评估报告》《风险学校评估报告》《董事会评估报告》《教育状况年度报告》《教育财务状况年度报告》以及各种系统性评估(跨部门)报告和主题报告,主题涵盖弱势群体教育、社会素质、阅读障碍、语言教育、公民教育等方面。

      对于评估等级在欠佳以下的学校,督导局会将名单公布在官方网站上,在评估报告中责成学校在一年期限内提高办学质量,将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加以说明,并通知家长、所属市政等。督导局与此类学校的董事会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就恢复性措施和补救性干预达成一致意见,约定于一年后对核心标准再次检查核实。

      尽管国情不同,但荷兰教育督导制度的相关做法对我国教育督导改革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比如,荷兰出台《教育督导法》,制定督导框架和一系列质量标准,为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遵循;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与教育文化科学部相对独立,对于保障督导工作的客观、公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督导队伍建设制定了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聘用程序,保障了督导专职人员的质量和专业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供培训、研讨和课程等,使督学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此外,荷兰国家教育督导局在制定督导框架和指标时,广泛听取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办学主体和利益相关者意见,力求反映集体共识;在督导报告中也反复征询学校、政府、社区及家长的需求,督导系统形成了横向和纵向的沟通机制。

      探索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可借鉴荷兰相关做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标准的督学队伍,注重督导评估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反映各利益主体的需要和诉求,扎实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向法治、专业和独立的道路稳步迈进。(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处)

 56682049213439467.jpg

  

 

实践教学

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如何深度融合

通讯员 安佳乐 王瑶

 

日前,新时代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专题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研讨会上,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完成的《新时代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若干问题观察报告》(以下简称《观察报告》)正式发布。

《观察报告》在高校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集成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整合了数十位高校教师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系统总结我国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求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借鉴。

服理论实践融合不到位的短板

2019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精神,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大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和新农科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一体化平台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世界格局变化的要求。

《观察报告》提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已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也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但是还存在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不完善,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教学评价不到位等短板。

新时期,我国各高校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创新发展为主旨,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改革,努力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一套比较科学、与国家战略吻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理论实践教学融合体系设计

迈向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体系设计。课题组面向100多所各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模式、全域课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条件支撑、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现状。

报告指出,要从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视角构筑我国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集成体系,分别设计创新创业体系、新工科培养体系、新农科培养体系、新文科培养体系、新医科培养体系。

“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防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解决理论脱离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时运用实践案例,实践教学时有理论支撑,把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深化实践,构建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社会实践‘六元结构’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说。

从实际出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研讨会上,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曹德欣提出,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应积极践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专业交叉融合、科教融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与国际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计国君看来,本科教育改革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在治“水”、炼“金”、厚“质”、深“融”四方面下功夫,加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与建设。

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沈孝兵则认为,学校应始终坚持卓越化、国际化与研究型的新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合肥学院质量评估处处长余国江阐释了协同推进、内涵发展、资源保障、质量评价等八位一体的系统构建应用型大学建设理论与实践体系。

陕西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海波提出,通过“重基础、促融合、助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升。

近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在探索课堂教学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研究型教学模式广泛运用,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不断涌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化,高校正在构建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lg_1633166_1614909864_604191a86cc32.jpg


 

 

行业动态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二〇二一职教活动周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观察

记者 欧媚 魏海政

 

每年5月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是职业教育的盛会。5月20日,今年的职教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在山东济南举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启动仪式集成大赛、论坛、展览、观摩体验等一系列活动。

      经过6年的创新发展,职教活动周声势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社会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教育、理解职业教育从而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

      凝聚共识 拥抱新战略

      “技能型社会教育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何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做好职业启蒙教育?”

      今年的职教活动周恰逢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刚刚落幕,宣传职教大会精神、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成为系列论坛、研讨活动的主题。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新战略。”在技能型社会教育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指出,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应以此为指引,明确发展定位、主要作用,破解技能教育矛盾和问题,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培训水平。

      黄河流经的九省区在这次活动周期间成立了一个联盟——黄河流域产教联盟,一致通过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以黄河为纽带、以省会城市为载体、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互利合作为前提的黄河流域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

      和技能型社会教育论坛、黄河流域产教联盟成立大会同时举办的还有职教高地建设交流研讨活动。山东、甘肃、江西等职教高地省份交流了本地高地建设情况,教育部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

      “我对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充满信心。”潍坊职业学院副校长李瑞昌参加了系列论坛活动,他表示,作为一线职教人,通过学习,对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创新赛事 展现蓬勃态势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每年职教活动周的重头戏。

      5月20日,中职组网络搭建与应用、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机器人系统集成、集成电路开发及应用、5G全网建设技术等5个赛项先行开赛。其中,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比赛通过网络在会场向公众开放。

      “与往年相比,今年安排的赛项是最多的一年,显示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态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介绍,今年有102个赛项,涉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赛项约占全部赛项的40%。

      大赛组委会2020年提出“赛出新机制、赛出高水平”目标,着力把大赛办成世界水平赛事,合理借鉴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理念,在山东开展试点赛,探索建立国家统筹、专业机构集中命题、地方政府背书、学校联合企业的新赛制。曾天山介绍,今年的102个赛项全部按照新赛制办赛,体现了回归教育本位的方向。

      此外,今年的大赛也体现了世界职业技能大赛还原真实情景、体现完整任务、考查综合能力、突出应变能力、强化环保安全意识等理念,延长了比赛时间、增加了比赛难度。据了解,绝大多数赛项时长在7个小时以上。今年,职业教育本科也纳入了比赛。

      多彩活动 彰显职教魅力

      在鸡蛋壳上雕刻出各地地标建筑,蒙着眼睛切出黄瓜拉花,在膨胀的气球上切肉丝……在职业教育改革成就展上,职业院校学生的精湛技能引起人群的一阵阵惊叹。

      此次启动仪式举办了职业教育改革成就展,展览汇集近1000家职业院校、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可谓是一场职业教育的嘉年华。

      许多中小学生也来到展览现场参观。“大开眼界,原来还有这么多职业类型。”济南九中高二学生廖世兴刚看完展览,还沉浸在看机器人跳舞和体验自动驾驶的兴奋中。

      展览设置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就展、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展、全国“双高计划”职业院校风采展、全国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展、职教国际交流合作展等六大板块,吸引专业人士3万人次到会交流对接,吸引普通观众10万人次到场参观。

 t0109169439d4721d79.jpg

 

 

科普知识

每周工作超55小时心脏病致死风险增加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消息,其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国际环境》上发表的最新论文显示,漫长的工作时间每年导致数十万人丧生。首次全球同类研究表明,2016年有745000人因长时间工作而死于中风和心脏病。该报告发现,生活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人们受到的影响最大。世卫组织还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这种趋势可能会恶化。

  首次对长时间工作造成的生命和健康损失的全球研究估计,2016年,每周至少工作55个小时导致39.8万人死于中风、34.7万人死于心脏病。在2000年至2016年之间,因长时间工作而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增加了42%,死于中风的人数增加了19%。

  这种与工作相关的疾病负担在男性(72%的死亡发生在男性中)、生活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人以及中年或老年工人中尤为严重。据记录的死亡病例,大多数死者在60—79岁,他们在45—74岁时每周工作超过了55小时。

  目前已知,长时间工作约占与工作相关的疾病总负担的三分之一,因此它被确定为职业病负担最大的风险因素。这将人们的思维转而关注一种相对较新的、更具心理社会性的职业风险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与每周工作35—40小时相比,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患中风的风险估计要高出35%,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要高出17%。

  此外,长时间工作的人数目前占全球总人口数的9%,这一数字正在增加。该趋势将使更多人面临因工致残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世卫组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发展,这可能会助长增加工作时长的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显著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方式。”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远程办公常常模糊了家庭和工作之间的边界,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常态。此外,许多企业为了省钱而被迫缩减或关闭业务,仍在上班的人最终则会工作更长时间。”

  谭德塞强调,没有一份工作值得我们冒着患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政府、雇主和工人需要共同努力,就保护工人健康的限制达成一致。

131d4ba770604340b34c1f66972b900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