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书馆 >> 学术动态 >> 浏览文章

2023年11月《职教参考》第114期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6日 | 
阅读: | 
作者:图书馆 | 
[ ] | 

学校教学动态

赛事喜讯

 

2023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10月至11月成功举行学校积极组队参加共荣获34个奖项高职组26个奖项,中职组8个奖项,其中高职组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1项,中职组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以下高职组一等奖中职组一等奖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名单






 

学校召开教师及教学管理干部业务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教务处 邱婷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要求着力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教务处2023年117日至10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天半教师系列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活动全程由教务处赵云鹏处长主持,学校党委书记木红春、校长子重仁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全体思政课教师、校内任课教师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7日下午,首场培训开始前,子重仁校长做了培训开班讲话。对全体参训人员提出要求:第一,要进一步提升师德规范;第二,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第三,提高综合育人能力;第四,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第五,不断突破自我,开展教学改革。

学校党委书记木红春同志做了题为:“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解读”的首场培训。对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和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行阐释和深入解读,要求学校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精湛自我业务,提高专业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为提升培训质量,开阔教师视野,拓展教师思路,教务处利用学校地处职教园区,毗邻众多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区位优势,邀请了多位校外专家,带来了不同主题的培训内容。

8日上午、下午的培训中,学校邀请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李伟处长以及宋群玲教授、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刘美君教授、超星集团云南分公司课程经理杨丽萍老师,分别现代学徒制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分享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分享、基于评审标准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为题开展培训。

9日上午的培训中,学校邀请知网公司培训讲师董睿璿老师、昆明工业职业学院关雪梅教授分别以教师文献检索信息化素养、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能力提升为题开展培训。

9日下午的第一场培训,主要针对学校教学科长、教研室主任等教学管理核心骨干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首先由教务处李银江副处长以“固本强基,规范教学,确保质量——2023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为题开展培训。然后由教务处赵云鹏处长从国家职业教育当前形势、学校教学队伍风气作风、教研活动开展要求、本次期中教学检查调整思路、2023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要求等方面做了重点指导,提了工作要求。第二场师德师风培训,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段成凤老师通过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殷切嘱托”、政治安全与网络安全警示案例,聚焦新时代加强师德师等建设的着力点,以“筑牢安全防线 坚守教育初心”为题开展

最后,赵云鹏处长做了培训总结讲话,赵云鹏处长提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在于教学的高质量,而教学的高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和高素质,希望学校教学管理干部以身作则,聚焦教学的高质量提升,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奠定人才支撑。

 

 

 

教学改革

当实训课程遇上游戏

 

学生沉迷电子游戏、上课不积极甚至逃课去打游戏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地、各层次的职业学院。究其原因,我曾经认为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不足,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考能力都有所欠缺。但我在观察学生玩游戏时发现,许多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考能力并不逊色,甚至在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创造力。

由此我想到,这个问题不应该只归咎于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我们的课堂比之游戏实在是太枯燥乏味了,这可能才是问题的症结。我们应该意识到,游戏机制中蕴含了某种可以借鉴的教育智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在这场课堂与游戏的较量中,我们不应再将二者视为势不两立的对手,而是应探寻二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借鉴游戏的优势化为课堂所用。

游戏的魅力在于它引人入胜的机制,其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

从动机理论来看,游戏激发了玩家内心深处的动机,使其愿意投入其中。这种动机既包括对成就的渴望、对未知的探索,也包括对外部奖励和荣誉的追求。正是这些因素推动着玩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观察,我发现玩家需要在游戏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迅速作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认知、记忆和决策等能力得到了锻炼。游戏反馈的信息可以帮助玩家调整策略,进一步提高游戏操作水平,获得激励与满足。

从社会认知理论看,游戏中的合作与竞争,让玩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模仿。观察他人的行为、模仿成功经验、与他人进行比较,都有助于玩家更快地掌握技能。

从情境学习理论分析,游戏通过情境模拟和任务设计,让玩家沉浸在特定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各种情境,在实际环境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考察,游戏中需要自我管理、设定目标、规划行动。在这个过程中,玩家学会了自我调节、监控进度、反思策略,有助于他们提高游戏水平。

而从知识构建理论方面来看,游戏鼓励玩家主动探索、互动交流,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技能。

总的来说,游戏的吸引力在于能够满足玩家多方面的需求,让玩家在愉悦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提高技能。

在深入剖析了游戏是如何通过实践提高玩家技能的内在机制之后,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将这些有益的游戏机制运用到教育领域。

从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的层面出发,我们可以寻找将游戏机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为教学实践开拓新的可能性。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实操内容丰富的实训课程无疑是最理想的结合点。

通过将游戏机制融入实训课程,我们可以借助游戏的吸引力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促进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这种结合将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设置任务挑战,明确任务目标。借鉴游戏任务系统的精髓,为实训课程设定清晰的目标与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中逐步掌握技能。任务可以设计为逐级解锁模式,以便学生在完成初级任务后迎接更高层次的挑战,激发他们的成长欲望。

其二,引入竞争激励,促进团队协作。将游戏中的竞争与合作元素融入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团队合作或个人竞技的情境中不断提升技能。例如,组织团队比赛,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或者设立排行榜,激发学生通过努力追求更高的名次。

其三,及时给予反馈与奖励。参照游戏奖励机制,为实训课程设立奖励与反馈系统。学生在完成任务或达成某项成就时,可获得相应奖励,如积分、徽章等,从而获得成就感,鼓舞他们继续前进。

其四,创设有沉浸感的学习环境。借鉴游戏中的沉浸式体验,为实训课程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习得技能。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增强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其五,要促进社交,鼓励互动。融入游戏的社交元素,鼓励学生在实训课程中与其他同学互动。例如,设立讨论区或社交平台,让学生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升课程的趣味性。

我们应积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智慧,将其运用到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同时,要关注游戏化教学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利益得到保障。未来,我们期待游戏化教学在职业教育实训领域有更多的实践成果,希望它能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作者:王飞飞,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 信息来源: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1日

 

 

 

“三融育人”促高职课改推陈出新

关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重大任务和使命。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加突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要求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要求职业学校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要求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改革是“三教”改革的重心,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早在2012年,全国工业大市苏州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工业生产效益下降等挑战,提出万企升级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而调研发现,学生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技术迭代与问题解决能力已不能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为此,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合亨通集团等合作企业提出“课与岗对接、人与课适配、人与岗匹配”协同课改理论和“德技并修”项目化课改思路,形成“课岗融通、知行融合、德技融汇”课改方案,实践“三融育人”课改范式,其实践成果在最近公布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获得一等奖。

以岗定课,重构“课岗融通”的课程体系

针对课程与教材建设不能满足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快、技术技能迭代更新要求的问题,构建了“挑标杆企业—选典型岗位—找工作任务—理职业能力—定课程结构—建课程内容—评价反馈与更新”项目课程开发七步流程。调研苏州装备制造企业2000余家,明确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联合亨通等企业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选择亨通典型生产线,梳理出电气设计等五大岗位,分析出能识图、会编程、精益求精等174条岗位职业能力,重构“基础—岗位方向—综合”的课程模块。及时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素养转化成新课程、新项目、新活动,开发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课程16门、柔性生产等新工艺项目155个、精益管理等新素养资源2178个,构建了课程教学新资源。

以行求知,重塑“知行融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制造专业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生产、安装、调试、维保等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问题,依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过程,联合亨通技术骨干组建混编教师团队和学生项目组,通过企业骨干进课堂、专业教师进车间、5—7名学生小组分角色轮换,技能与思维反复训练,“团组互动”实施行动导向教与学。依托企业学院,在亨通车间建立实训基地、实景课堂,校企“场景互通”连接学校与企业资源;依托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建立过程评价标准,师生企多元评价,“学分互认”沟通第一、第二课堂,创建“三互联动”的项目化课堂教学新方法。

以德领技,打造“德技融汇”的教师团队

针对专业教学团队不适应苏州企业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素养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制定教师进企业、做项目、搞教改和企业专家进团队、参与课改、开展教学的“双岗双薪双考核”机制。设计教师“进企业—做项目—开发资源—编写教材—改教法—育学生”课改路径。与亨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工匠学堂,组建校企“双带头人”混编教学团队,教师进企业参与技改项目,选择1条典型产线,构建1条素养主线,按照“岗位—项目—任务—活动”流程,双线螺旋、同步开发技术与素养内容,编写教学项目和素养案例,实干笃行、项目赋能,增强教师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成就一支能生产、会教学、擅课改的课程育人新团队。

课程是王道,深化产教融合,紧随技术升级建课程;课改是正道,强化校企合作,紧贴岗位需求推课改;“三融”是通道,优化“三教”要素,互通互融育人才。经过持续实践后,专业人才培养对口率与雇主满意度大幅提升、毕业生成为当地先进制造业技术工人的骨干力量,伴随课改也产出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教材一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参与课改的教师团队也成长为国家教学创新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探索了一条专业伴随产业同步升级的课改之路。

(作者温贻芳 苏州市职业大学,桂德怀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7日

【专家点评】

探索专业伴随产业同步升级的课改之路

北京市人民政府督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春燕

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持续实施课程改革是必由之路。2022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体现了课程改革领域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强国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坚实支撑。其中,一等奖成果《“三融育人”高职课程改革创新与实践》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迭代需求,提出了“课与岗对接、人与课适配、人与岗匹配”的课改解决方案,回答了通过课改应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职业教育为什么要把课改放在关键位置上的问题。成果采用的七步流程开发课程,关注技术与素养“双线螺旋”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创建“三新三化”课程迭代机制,实施“行动导向、三互联动”项目教学,回答了课改用什么方法开展、用什么路径实施的问题。成果依托重大改革项目契机,学校层面成立了常态化课改组织架构、确保经费足额投入、健全管理机制,课程专家团队全程带领、地标企业全程参与、行业学会协会全程指导,回答了课改如何实施保障的问题。实践成果回答了课改的实施能带来什么的问题,探索了一条专业伴随产业同步升级的课改之路,为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落实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一体两翼五重点”系列重大举措提供了实践基础。

 

 


消息1

教务处图书馆新生入馆培训结束

为激发2023级新生的阅读热情,让入校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方便和促进同学们阅读学习,教务处图书馆于2023年9—10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2023级新生入馆培训。

本次入馆培训内容包括藏书概况馆舍与设备图书馆开馆时间,《图书馆入馆须知,《图书馆借阅须知》,《图书遗失、偷窃、损坏和逾期处理暂行办法》,《学校图书馆查找图书操作指南》捐书活动,入馆晚自习,阅读学习的动员等。除少数有课的班级由辅导员培训外,5个二级学院有63个班级3000多名新生到图书馆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使同学们对图书馆有了全面的了解,到图书馆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政策瞭望

如何让更多能工巧匠进职校?

多部门出台管理办法,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职教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进校园是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职业学校迫切需要更多的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然而,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师傅”当“老师”在许多地方依然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真正能长期、系统性地去职业院校给学生授课的大师并不多。有职业教育资深从业者指出,如果技能人才只是每年去学校开一两次讲座,学生无法从他们身上学到真本事。

在现有的企业、学校运转模式和机制背景下,要让工匠成为未来工匠之师,难度很大。如何破解这个问题?近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修订印发了新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人们期待,《办法》措施能够切实落地,从而鼓励吸引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

将胜任力作为选聘的首要条件

长期以来,不少职业院校对于外聘教师存在聘任程序不尽规范,兼职聘任的对象范围较窄,待遇注重“帽子”而忽视实际贡献等问题,导致能工巧匠进校园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效果不佳,对于培养学生的推动作用不大。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办法》注重提升兼职聘任对象的广泛性与方式的灵活性,进一步拓展了兼职聘任的对象范围,丰富了兼职聘任的形式方式。在兼职教师选聘条件方面,将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纳入选聘范围,并取消了对聘请退休人员任教的离岗时间和年龄限制,将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作为选聘条件,鼓励相关学校聘请退休工程师、医师、教师,鼓励聘请在相关行业中具有一定声誉和造诣的能工巧匠、劳动模范、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省市级传承人等。此外,还新增通过特聘教授、客座教授、产业导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等多种方式聘请兼职教师,并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聘兼职。

这位负责人介绍,在组织管理方面,明确企事业单位应将在职业学校兼职人员的任教情况作为其考核评价、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杭指出,企业退休骨干人员不仅体量规模巨大,而且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生产经验和充裕的时间,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助力。将胜任力作为选聘的首要条件而弱化年龄因素,极大地拓宽了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为吸纳企业退休骨干人员参与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在于调动三方主体的积极性

企业选派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一种相互合作的模式,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职业院校和兼职人员三方主体的协同意愿。如何调动三方主体的积极性?

为了破解这一问题,《管理办法》作出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从企业激励、学校激励、人员激励等方面,明确了相关办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办法》通过多种措施提高企事业单位选派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如在企业激励方面,选派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作为认定、评价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的重要指标依据。而获得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可以享受到技术研发补贴、人才引进和培养补贴、产业化发展补贴、抵免教育费附加和贷款扶持等多种优惠措施。在鼓励学校方面,规定将兼职教师的聘请与任教情况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在计算职业学校生师比时,可参照相关标准将兼职教师数折算成专任教师数。

制度不健全,投入回报难成正比,这个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技能人才进校园的积极性。为此,《管理办法》对经费保障做出要求,明确地方可结合实际,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支持专业师资紧缺、特殊行业急需的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与此同时,鼓励职业学校多渠道依法筹集资金,并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合理确定工作报酬水平,充分体现兼职教师的价值贡献。

对此,高杭认为,这些举措,显然有利于打破现状,调动企业参与职教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营造企业愿意派、教师愿意来、学校愿意招的生动局面。

来源 | 工人日报  编辑 | 胡文艳

 

 

明年起施行人力资源职称新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称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首次确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评价的基本制度规则。

在职称体系方面,《办法》规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称属于经济职称系列,设初级、中级、高级,初级职称设助理级,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各层级职称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

在评价标准方面,《办法》规定坚持把品德放在评价首位,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岗位类型特点,科学合理设置职称评价标准,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倾向,进一步强化基层和一线导向。

在评价机制方面,《办法》规定初级、中级实行以考代评方式,副高级采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方式,正高级一般采取评审方式,要求进一步畅通评价渠道,建立职称评审向优秀人才、基层一线倾斜机制,坚持评用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

在监督管理方面,《办法》要求加强职称评价监管,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制度,确保职称评审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除此之外,《办法》规定了不同职称层级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副高级、正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评审的优先条款。

(记者华凌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11月20日)

 

 

 

消息2  

知网开通免费试用并到校培训

为给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使广大教师能够便捷、高效地获取更丰富的文献资源,并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教务处图书馆与中国知网沟通达成:为学校开通了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试用(即: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个数据库1个平台研学平台的试用,以提供一站式的数据查询、分析和辅助服务。并在2023 年运动会期间邀请了知网的培训师于11月9日给全体教师做了教师文献检索信息化素养的培训。

 

 

课程建设

推动职教“学科跟着产业走”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多样化技能人才和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如何进一步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更好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推动我国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跃升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21个城市和63家企业开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工作,大力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受制于校企合作办学层次较浅、学员就业帮扶力度较弱等问题,有的产教融合项目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产、教两端脱节的情况。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专门出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通过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水平、融合深度和专业体系建设,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落实好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应从多方面入手,以产教融合不断拓展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

加大各项激励举措落实力度。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配套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详细操作指南,明确各项激励措施的审批标准、申领方式以及实施办法,为校企双方提供清晰、准确的政策引导,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还应明确各部门职责,避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政府部门权责重叠或空白、扶持工作开展不顺畅的情况。通过将扶持举措落地落实,让校企双方尝到“甜头”,激励更多院校和企业主动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拓宽职业教育发展新空间。

提升课程专业建设引导强度。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家政等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等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各地应尽快牵头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对院校学科建设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企业和院校开展奖惩举措,通过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有机结合,推动职业院校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有效支撑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加强校企合作办学融合深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应根据产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开设专业、研发课程,组建“双导师制度”,确保产、教两端衔接顺畅,让学员在校“学其所用”、在岗“用其所学”。企业可以安排学员进入公司、工厂实习,参与具体的工作和项目,通过实训、实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多样化技能人才,切实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

提高职业教育宣传温度。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各类企业和职业院校应定期举办各类宣讲会和交流会,开展政策解读,宣传第一批试点城市的成功案例,推动第二批试点城市和企业当好改革“先遣队”。尤其要广泛宣传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成材实例,“大国工匠”“大国匠人”的社会贡献、专业精神、家国情怀和感人事迹,扭转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固有观念,提高职业院校报考率和学员就业率,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健康、高质量发展。

(作者聂正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宣传中心)机关培训部负责人)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为例                  

摘要:“课程思政”是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契机,“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五大领域教育联系密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游戏观。“幼儿游戏与指导”的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之举,通过增加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改善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评价方式,从而实现育人育德的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思政 幼儿游戏与指导
  一、课程思政融入学前儿童游戏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任务与“三全育人”观念的指引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全国所有高校、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进行了整体设计,明确强调“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利用起来,发挥其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以课程为育人载体,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与思政有效融合,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师德师风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更是应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强调师德为先,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需要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获得相关经验,促进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科学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同时详述不同种类游戏的教育作用、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指导策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五大领域教育联系密切,以“幼儿游戏与指导”为例,分析讨论当前在课程思政与本课程融合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尝试从素质目标构建、思政资源挖掘、教学手段探索等方面,探析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从而激发课堂思政活力,联通育人方式方法,实现育人育德之效。
  二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 思政的建设思路
  (一)增加思政目标,构建完善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指引,融入思政元素,设计思政目标,结合幼儿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尝试将与职业情感、理想信念、关爱幼儿、育人为本等情感元素融入游戏课程,改变以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种传统目标体系的模式,基于文件政策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性质及内容,并结合章节内容与教学要求,尽量实现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结合。
  例如,针对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理论与实践并存的特质,可以重视强化学生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时,应有意识地融合关爱他人、热爱劳动、遵守规则等元素,学会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以此,不仅是提升学生游戏开展水平,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质道德的培养。
  (二)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围绕“幼儿游戏”这一主题,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当前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挖掘课程中隐含的德育元素,将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为此幼儿游戏指导与实践课程应设定“将幼师师德培养融入专业教学,通过学习各种游戏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师德风尚”为课程目标之一,为幼儿游戏指导与实践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抓手。
  基于本门课程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方面,针对每一章节内容实际,从专业知识点入手,挖掘每个知识点之下的思政元素。例如,“游戏与幼儿游戏”这一节的思政元素主要是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职业认同;“幼儿游戏理论”这一节的思政元素是教育初心、职业认同。明晰了各个专业知识点后,便可以帮助教师在制定、开展教学活动时,能更有方向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引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将热点问题与教学知识点有机融合,以此不仅可以以热点问题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时事,更好的实现与时俱进。
  (三)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渗透思政内容
  教学方法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方法既要符合游戏课程本身特点,又要遵循学生认知、兴趣等特点。关于幼儿游戏与指导本门课程的授课,可以从开展的前、中、后三个环节进行设计。
  首先,在课程开展前,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借助音频、视频、图文等多媒体手段,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在课程开展中,教师应善于将社区、家庭、幼儿园等因素引进游戏课堂,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主题,同时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以问题或现象为先导选择项目化的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主体性教学方法,将“知儿童、爱儿童、懂游戏、能开展”的理念有效予以融入,同时多开展小组合作的环节,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最后,教师在结束环节,可以结合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将思政元素予以融入,值得一提的是,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仅可以有文字版的总结,也可以是实操视频,甚至是社会实践,以多样化的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深入。

(四) 优化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评价有效性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过程性、发展性与全面性,通过课堂参与、平时作业、课堂实践、期中测试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并且检测日常思政学习的成效,进一步巩固课程思政效果,为教师的教学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日常的过程性评价时,所涉及的作业布置、课堂实践等,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思政元素鲜明的内容,如以“游戏的开展,与学习是互为冲突吗?”、“在你心中对良好的游戏环境,怎样进行界定?”等问题,或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对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凝聚力,这也是一种思政元素的体现。
  总的来说,“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之举,是迈向“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对幼儿教师队伍素养、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需要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下,围绕“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内容特点,力求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自然融合,引导学生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润物无声地将与课程知识点相关联的德育元素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

来源:咸宁新闻网  者:李霞  2023年11月2日

 

 

科普知识

传统习俗知识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 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扫墓祭祖等风俗。




理论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待共同体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脱虚向实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就提到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明确提出了企业是职业教育举办的重要主体。这也是改革开放45年以来被实践证明了的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到今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弱到强,从窄到宽。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提出了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二十大又再一次强调了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可以说党的二十大开启了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一体是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两翼主要是要发挥区域的积极性和行业积极性,于是就有了依托省市的产教融合联合体和行业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这样的要求。现在这两个联合体应该说是方兴未艾,甚至呈现了井喷式成立的状况,我想这是职业教育界的好事,标志着全社会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我们教育系统的各级各类的教育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

婴幼儿保育和早期教育这个专业,关系到人生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教育工作最基本,同时也是不可小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程。能够多元合作、能够协同作战,是办好这个专业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和极好的路径。

因此我们对这个共同体就有很多的期待。期待之一,各方参与者的格局要更大,要站在国家、民生这样的高度,站在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高度来思考共同体的责任和使命。第二,目标要更加明确。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够培养适销对路的百姓需要的托育人才,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目的。第三,路径要更多一些,不论是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还有学校的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这是共同体应该关注的对象,也是共同体开展工作的载体。当然我们也期待这个共同体机制更活一些,用市场的机制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把婴幼儿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建设得更好。最后的期待应该是效果更实,通过我们的共同体能够深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比如我们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的编写、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总之期待我们这个共同体能够发挥作用,真正把这个专业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刘兰明:

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是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核心要求,而“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有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对全国婴幼儿保育与早期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期待三个创新:

创新探索婴幼儿保育与早期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运行管理机制。婴幼儿保育与早期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载体,旨在落实产教融合、落实校企合作、校园合作、校所合作,实现把现在学习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但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一个非法人主体,如何落实建立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灵活高效的机制是共同体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期待大家能够深入研究总结相关职教集团的运行管理经验和不足,准确清醒分析共同体组织的内在机理和根本要义,有效提高共同体的组织粘性,创新形成成员活跃、目标明确、结果高效的运行机制,为全国先后陆续成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共同体管理运行的样板。

创新落实保育与早教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要围绕幼儿保育专业和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度合作办学实践,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创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彼此依靠、不可或缺的鱼水之情。以共同体各方“利益链”“需求链”为纽带,集成保育专业和早教专业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校企行校多赢发展。

创新搭建高素质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保育和早教人才成长通道。要发挥共同体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优势,科学遵循婴幼儿保育和早期教育的规律特点,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优势特色,推动优秀婴幼儿保育和早期教育人才的系统培养。以健全校企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推动保育和早教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布局、课程体系、教育过程、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效衔接,合理定位、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探索适合婴幼儿早期教育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强化校校合作、校园合作、校企合作下的一体化系统化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创新实施,培养更多更好的保育及早教急需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期待保育与早教共同体的成立,能够助力家长更放心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能够助力职业院校提供更多的保育早教行业的好人才、能够助力护航更多婴幼儿度过人生健康成长的第一关。

(该文根据作者在“全国婴幼儿保育和早期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摘编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3年11月22日10版

 

 

热点资讯

国家发改委: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确定每年三次申报时间

 

近期,发改委召开2023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推进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国家发改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了5方面19条政策措施。

在赋能方面:
一、试点赋能,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加快形成“头雁效应”

二、政策赋能,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

三、资金赋能,重点梳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中长期贷款。
    在提升方面:
    一、提升专业体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施方案》提出“优先—加快—改造—撤并”。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产业围着需求转”。
    二、提升实训水平“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方案》聚焦这一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

提升融合深度,《实施方案》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的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职教百科 2023-11-12 11:12 发表于北京

 

 

师生园地

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集锦(精华)

 

对于不同的课堂环节,教法也有所差异。为帮助老师们全面了解,高效运用,我们将不同课堂环节的主要教法进行了归纳。内容涉及课堂导入、提问、启发、练习设计、语言表达、结尾、板书设计等方面,并附以具体课例进行案例说明,一起来看看吧。

1、导入的方法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首要的一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新课“导入”的改计,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力求使导入自然、合理,符合学生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

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如下:

悬念导入法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或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欲罢不能,顿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自然引出所讲内容。

抒情导入法开讲前以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讲故事等简短形式,先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平稳转移到所讲内容上来。

诱思导入法这种导入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探求答案,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类比导入法有的新课与己学课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由此及彼,产生迁移,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励志导入法讲述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成才经历,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或采用名人轶事、格言、警句等形式导入新课。

目标导入法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

音像导入法有些课文,用录像、影片、图片、录音等导入新课,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实例导入法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与实践中的素材作引子,不仅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提问式导入法所提问题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忌搞“是不是”、“对不对”式的简单化提问。

2提问的方法

引趣法这种提问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

诱发法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发散法即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引申法设计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破疑明理。

联系法即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践经验,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分解法即采用化整为零、分解难度的办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辅台阶”,便于学生回答。

破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课义的“钥匙”,以课文为突破口,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探究法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探究性设问,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3启发的方法

激疑启发其要点是在“无疑处生疑”,从而使一堂课沿着“无疑一一有疑一一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激疑启发适用于课题导入和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分解启发每节新课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把知识分解为学生已知的、半知的和未知的三部分:

己知的知识一一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半知的知识一一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索求结论;

未知的知识一一由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

分解启发适于讲授密集知识内容时。

设问启发根据教材的逻辑关系,可以把讲授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发人深省的“问题链条”,逐一提出,让学生回答,从而不断地诱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弄清搞懂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

根据教学需要,有时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可由教师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思维线索,指明思维方向。讲授逻辑性强且逐层加深的教材内容时,适于用设问启发。

反面启发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可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有意识地让学生“跳陷阱”,以暴露问题,在学生“碰壁”和“跌跤”后。

再用事实使他们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原来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纠正?纠正学生常犯的顽固性错误、澄清似是而非的问题,用此法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类比启发是在立足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同类知识归纳整理,突出两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启发学生认识规律、区别异同、变未知为已知的一种启发方法。

当抽象深奥的知识的性质与某一浅显事物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时,可用此法使问题直观化和简单化。

对比启发有些知识易于混淆,采取对比的方法容易弄清它们的本质差异,从而启发学生分清异同点。

比喻启发

即利用相同或相似的道理,用打比方或举出通俗易懂例子的方式,来讲述抽象难懂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时,此法可以深入浅出地说明其道理。

演示启发即通过实验演示,启发学生获取有关知识。演示启发适用于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分析时使用。

操作启发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既启发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情境启发给学生创设学习某种知识的特定情境,使之身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进而引发思考。

图示启发运用图示启发学生思维,无论是讲解概念、法则、定律,还是讲解应用题,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4语言表达的方法

教学语言的表达方法复杂多样,最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说明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某问题的含义、原因、理由、结果等解释

清楚,或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出来,通常采用此法。它可分为诠释说明、分类说明、比喻说明、举例说明和图表说明等。

论证法通常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断的正确性或不正确性时运用该法。

推导法通常在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推求新结论时运用该法。

联系法在使理论与实际、本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未学的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时,采用该法。

比较法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似的或不同的事物、概念等联系起来辨别其异同时,运用该法。

强调法在课中,当某一重要的知识或问题,要提醒学生特殊注意时,采用该法。

提问法即使用疑问句式或设问语气,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促使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

委婉法在课堂上,有些话不直言,而是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去说。

借助法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借助其它事物、实物、理论、概念、词语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综合法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把两种或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综合使用,这种方法,称之为综合法。

5结尾的方法

归纳式结尾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本节所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回应式结尾所谓回应,是指与教学的起始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相呼应。

发散式结尾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另起波澜,发散开去,引发学生广阔的思考,这种结尾方式一定要讲究自然熨贴,运用得好,可以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但不要搞成画蛇添足。

迁移性结尾提供与讲授内容相仿的训练材料,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新的训练中巩固新知识,并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推测式结尾有些课文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在讲读结束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性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延伸式结尾根据讲授内容,将学习任务适当延伸,既有助于本课的学习,又能将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

悬念式结尾有意设立悬念,使学生急于得知下面的内容,能起到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功效。

铺垫式结尾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课后进行认真复习,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6练习题设计的方法

迁移型练习在讲过例题之后,仿照例题的形式,稍作更换,另拟题目,让学生练习,以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诱导型练习进行新课前,估计学生会碰到的困难,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得到启示,减少理解新知的难度。

发散型练习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求不同的解法,这种练习,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好处。

对比型练习对一些貌似质异问题,学生在解题时,稍有疏忽便会发生错误。为区别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教师可设计对比型练习。

题组型练习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设计成题组,让学生集中练习,使学生从练习中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进而强化所学知识。

纠错型练习建立纠错作业,要求学生抄出做错题,划出出错点,注明出错因,写出正确答案。

探究型练习布置有探究价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课下查资料、搞社会调查、问老师、与同学合作攻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学能力。

综合型练习在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阶段,注意设计些综合性的题目,尽可能多地覆盖已学知识点,使他们通过综合练习,发现漏洞,及时补救,并通过综合训练,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7板书的设计方法

板书讲究内容美、结构美、书写美,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的需要,板书设计要别具匠心:

线索式这种板书是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发展流程而设计的,它能清晰地展示作者的思路。

阶梯式这种板书状如拾级而上的阶梯。这能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以及层次间的递进或递升关系。

总分式这类板书往往是教学内容的外显形式。呈“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结构的教学内容,适于用总分式板书。

图表式把教学的内容要点,科学地填入设计的表格中,能起到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的作用。

提纲式编写所讲内容的结构提纲,以提纲作为板书内容。

对比式通过对比分出异同,有利于认识共性与个性。对比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对比、正反对比、交叉对比、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

图示式就是在板书中,辅之能代表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方案图形的板书方法。它的特点是形象、美观。

标题式即把所讲内容各部分的标题(包括小标题),作为板书内容。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  统筹: 周彩丽)

 

消息3

图书馆增加馆藏5000多册

 

为了丰富校图书馆馆藏,激发全体师生的读书热情,节约资源、物尽所用教务处图书馆开展“共享书香 爱心传递为主题的图书捐赠活动收到捐赠图书2758册。

同时为促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教务处图书馆主动出击,取得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认同和支持,收到其转赠图书2250多册,杂志合订本509本,极大的增加了学校图书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