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书馆 >> 学术动态 >> 浏览文章

2019年6月学术动态 上(第64期)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8日 | 
阅读: | 
作者:图书馆 | 
[ ] | 

国际交流合作支撑人才培养

 

吕莹

    

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需要在实现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以及胜任全球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全球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探索走国际化育人之路。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以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培养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系统梳理了国际交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发现学校的国际化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对标不够明确,未能建立起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不能有效地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此外,与全球一流学术及科研机构建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数量少,缺乏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海外经历较为缺乏,国际化视野和能力不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构建“UPS”国际交流平台

 

    着眼于以上问题,学校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出发,于2013年提出了“北航Global Campus”——“北航全球校园”计划,通过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UPS”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国际标准构建一流国际化培养体系,倾力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学生交换、联合培养、双学位培养、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全球校园”将人才培养的物理空间从北航延伸到全世界,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力和交流能力、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的人才。围绕以往国际化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全球校园”基于平台、项目、保障机制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建设举措。

 

    2009年,北航提出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UPS”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全力支撑“全球校园”建设。“UPS”指在大学(University)、教授(Professor)和学生(Student)三个层面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大学层面,广泛建设校际合作平台,建立“立足亚太、重点欧洲、深化北美、覆盖全球”的合作伙伴网络。在教授层面,支持教授以科研合作为依托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引进外国专家来校进行人才培养。在学生层面,构建学生国际化交流平台,推动学生参与海外学习,丰富国际化经历,提升全球胜任力。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学校将国际化人才必备的能力素质按程度归纳为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力与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三个层次,并以目标为导向,建立各类长短期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实施学生海外学习经历提升计划——“远航计划”,学校大规模选派学生参加境外暑期学校,打造国际暑期小学期,学生出国比例大幅增加,国际视野有效提升。通过“国际暑期学校计划”聘请国际师资来校开课,构建本土国际化育人环境。与境外合作伙伴广泛建立一学期以上的学生交换或联合培养项目,学生深度感受异国文化、国际化的教学科研环境,提升跨文化理解力与交流能力。始终秉承“定位高端、科教融合”的原则,学校大力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硕士/博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并依托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创新型人才。

 

    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

 

    为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学校从管理团队、运行机制、资金渠道、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学校专门设立海外学习办公室,对各类海外学习项目实行统筹管理,并完善了由外事主管部门、学院领导、学院国际化工作协调人组成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团队。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梳理各类出国(境)项目的组织管理流程,完善人员选拔、录取派出、在外管理、回国考核等各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及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留学效益评估机制,落实项目发布、项目宣讲、行前培训、在外管理等各项工作。

 

    “全球校园”计划使国际化培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参与各类长、短期海外学习项目成为培养计划中的常规选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小众选择。

 

    学校对学生海外学习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根据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中反馈的信息,海外经历除了帮助他们接触国际学术前沿、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外语水平外,还显著提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运用创新性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等。每年由校长颁发的“沈元奖章”是北航本科生的最高荣誉,近五年登上荣誉殿堂的学生中平均有40%参加过一学期以上的海外学习项目,且这一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国际化培养经历还为学生毕业后出国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16所高校组成大学校园开放联盟

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蓝芳

    

本报讯(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蓝芳)日前,由16所高校组成的“天津市大学校园开放联盟”成立。此举旨在架起大学与中学之间的桥梁,帮助高中生尽早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轨迹。

“天津市大学校园开放联盟”是由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牵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16所高校参与组成。联盟成立后,高中学生可利用周末或假期赴联盟大学校园及实验室参观,联盟高校也可选派相应专家赴中学开展科普讲座,引导高中学生走进大学,激发学生对各学科专业的兴趣,促进其选科选考方向的进一步明晰。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王泽来说,大学校园开放联盟是推进新高考改革向纵深发展,帮助高中学校和学生做好选科选考的有力抓手,可以有效加深高中学生对大学专业的认知。他希望可以通过联盟形式探索协同育人的“天津模式”,通过高校与中学的资源共享,让更多的高中学生走进大学、感受大学、了解大学,明确自己的梦想,真正落实高校与中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天津市教育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百万扩招高职院校的应对之策

方小斌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表明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在扩招100万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解决好四个问题,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

准确把握三类人员与应届高中生的差别

与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应届高中生相比,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三类人员(以下简称“三类人员”)具有纪律性强、执行力强和吃苦耐劳等优良习惯和作风,同时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心智也更加独立成熟,不会像大多数在校生一样有着“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但不可否认,在知识结构和自身素质等方面,他们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是过去不想学、学习不得法、家庭条件受限等主客观原因,导致他们在文化水平上的参差不齐。如今,他们都已成人,肩负着家庭经济重担,为了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对实践技能有着更迫切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求度远远大于高考学生。另一方面,现实生活的磨砺,让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在校生的“雅”相比,显得有点“粗”。

在这样技能零门槛起步,心“向”学校学习,且综合素质与校园环境有隔阂的矛盾形势下,传统的以班级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等方式,不太适合这三类人员。同样,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理论化的教学内容,也不太适应这三类人员。

认真研究针对三类人员的招生与考试方式

一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要在原先招生计划的基础上,盘活学校资源,进一步研究落实扩招方案。根据生源对象的复杂性,制定多样化招生方案,做到人人有学上,实现机会公平。针对不同类型的考生,实行不同的招生考试方式,如以“学业水平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以“职业能力测试+推荐注册入学”的招生方式招收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以“工作经历+文化素质基本测试+技能考核(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为要素的申请制或注册入学制招收三类人员。

二是做好生源综合素质测评。将过去招生理论考试“一刀切”的结果性选拔,改为实际操作、心理测评、原管辖单位职业素养多角度过程性选拔。对符合条件的三类人员,适当放宽报考条件限制,淡化理论知识、强化技能操作。

三是设定过渡期。对有些专业严重偏科,且偏科成绩又异常突出的三类人员,可在考试前组建特长班加以培养,设定考察期,再根据他们在校综合素质、业务技能等提升情况,确定他们的考试方式。

四是落实对贫困学员及少数民族学员招生考试优惠。对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出来的人员、烈士子女和少数民族同胞,应在招生考试选拔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支持,通过教育扶贫,切实帮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回馈家乡精准脱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教师教材与教法,达到最佳培养效果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优秀师资团队。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将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及技能大师引入职业院校课堂,解决扩招带来的师资短缺问题。选派学校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产业需求,提升自身“双师素质”。

二是完善教学模式,实现产业专业无缝对接。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让他们获得企业的最新知识,实现一出校门就能上岗。

 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做到教学资源共享。要在现有课程、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共享的基础上,加大硬件教学资源投入,优化软件教学资源;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让更多优质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企业技术、设备、管理、兼职师资等要素的育人效应,确保扩招后教学资源不稀释,培养质量不下滑。

四是加强教学过程评价,做好弹性教学。发挥学校集中管理优势,按照工学交替、学分积累、灵活学习年限的培养方式,既可以在学校理论课堂集中学习专业,也可以在企业轮岗实习模块化学习,采取定制培养等方式,实现书本理论与现场技能双提升。

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强化对三类人员的管理

一是优化学校管理的制度体系。针对扩招后生源结构的变化,创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推进“柔性化”管理,为起点各异、目标有别的各类学生搭建个性化成才之路,让他们走上社会后拥有出彩人生。

二是做好订单式培养。根据个人意向、企业需求、学校实际,组建订单班,通过与企业有工作经验的骨干签订师徒协议、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检验教学质量,为三类人员就业做好有力保障。

三是坚持立德树人,营造好匠心筑梦的舆论环境。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故事,将立德树人和企业6S管理作为学员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习工匠精神、崇尚劳动蔚然成风。

四是抓实学员思想动态,做好心理干预。学校心理咨询室要定期做好心理普查,为每个人建立心理档案,做好谈心谈话,对确需帮助的,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让每一名学员保持阳光心态,在快乐中学习。

百万扩招,正是高职院校大有作为的好机会。培育高技能人才,发挥质量引领作用,缓解就业压力,既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使命,也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必然。让三类人员练就一技之长,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释放教育改革和人才红利,正是当下高职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作者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中国现代宠物职业教育联合体成立

通讯员 章仙踪 王建宇

   

 本报讯(通讯员 章仙踪 王建宇)中国现代宠物职业教育联合体日前在福建厦门成立,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宠物美容技能大赛同时举办。全国44家职业院校和宠物企业参加活动。

中国现代宠物职业教育联合体由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朋朋宠物有限公司牵头发起组建,是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育联合体。中国现代宠物职业教育联合体将着力提升各成员单位的办学水平、质量和社会声誉,促进专业和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2017年,全球宠物市场规模超过1654亿美元,我国广义上的宠物数量超过1.5亿只,宠物经济已经进入每年20%—30%增速的高速发展期,相关人才需求旺盛。组建宠物职业教育联合体,有利于产教联合研发新技术、培养工匠人才、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

 

 

 

 

以师资互通共享突破学徒培养瓶颈

王寿斌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引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培养,落实招生招工一体化等一系列重点任务。通知提出,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校企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做好落地实施工作。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率先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

持续推进职教领域的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长期一贯的工作重点。2015年以来,教育部按照“自愿申报、省级推荐、部级评议”的工作程序,相继遴选出三批共562家单位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通过不断的总结提升,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现代学徒制工作先进单位和典型经验。这些试点单位的精准发力和典型经验的广泛辐射,有效带动了全国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增加覆盖面,为促进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最终则离不开务实工作,全力突破阻碍现代学徒制工作的瓶颈。众所周知,眼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车间即教室、师傅即教师、学生即工人”,以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方面。而要让这些耳熟能详的模式标准真正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离不开专业教师这一关键要素。

毋庸讳言,当前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际工程经验,与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其一,由于职业院校教师自身的成长过程局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传统模式,教师“天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实际项目,因而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实操弱于理论”的现象;其二,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公开招录进入职业院校,再安排其参加专业进修和企业锻炼,要面临课务、业务、家务等问题,能力提升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其三,由于传统人事政策的制约,企业编制与事业编制只能“单向流动”,学校想要的企业人才由于人为设障进不来,而许多不能胜任专业教学的不想要的应届毕业生,却又因为人事政策有要求非进不可。长此以往,“校企互兼”效果就打了折扣,一些职业院校出现高素质专业师资匮乏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制约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令人可喜的是,《方案》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条文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人事政策改革,在入门环节提升了对职业院校师资的企业经历要求,从战略层面对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前瞻性架构,必将有效促进职业院校突破师资瓶颈,深层次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期待各级主管部门,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省职业教育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等充分发挥战略布局和宏观协调作用,全力推进《方案》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条文早日落地落实,以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关键性的资源支撑。

 

 

 

 

 

我科学家克隆出控制 稻米品质的重要基因

    

科技日报扬州6月11日电 (记者过国忠 通讯员虞璐 王一凡)记者11日从扬州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刘巧泉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下,成功克隆了控制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最重要基因——蜡质基因(Waxy, Wx)的祖先等位基因Wxlv,并阐明了栽培稻中不同Wx等位基因间的进化关系,为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已在《分子植物》在线发表。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古老的多型性作物。人类栽培水稻已有近一万年历史,在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分化,形成的品种类型极为丰富,它们在品质性状上所表现出的变异也极为复杂。”刘巧泉说,直链淀粉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质,尤其是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最重要指标,而直链淀粉是由Wx基因编码的淀粉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催化合成的。在栽培稻中已克隆了多个Wx复等位基因,并已被广泛应用,但这些等位基因间的演变和分化关系并不明确。

 

    据了解,刘巧泉研究团队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从一个地方籼稻品种中图位克隆了Wx的一个特异等位基因Wxlv。携带Wxlv的稻米中含有更多中短分子量的直链淀粉,表现为高直链淀粉含量和低淀粉粘滞特性,米饭口感和食味较差。该团队还研究发现,在具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Wx等位基因中引入该功能位点,可用于优良食味稻米的培育。

 

    刘巧泉介绍,团队通过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分析,证明Wxlv与野生稻中Wx基因序列及功能基本一致,在进化中属于祖先基因。栽培稻中的秋稻和少数籼稻品种中含有Wxlv等位基因,而栽培稻中其他Wx等位变异类型都是从其进化或人工选择而来。有趣的是,这些等位基因具有明显的优势地理分布区域,说明人工选择在该基因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建立首支机器人消防队

 

近日,据环球科学报道,日本在千叶县市原市消防局部署了第一支消防机器人部队。这支被命名为“Scrum Force”的部队由4个消防机器人组成,包括空中监视机器人“天空之眼”、地面机器人“陆地之眼”、软管展开机器人,以及“水炮”机器人。这是全日本首次有消防队配置人工智能机器人队员,日本政府出资约13.8亿日元(约合9000万元人民币),用5年时间开发而成。四个机器人可以共享火情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自主判断火情、自动延长软管开启水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