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书馆 >> 学术动态 >> 浏览文章

2021年4月学术动态 上(第88期)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 | 
阅读: | 
作者:图书馆 | 
[ ] | 

科研论文

瞿连贵,石伟平《新时代我国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指出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职业教育东西合作的推进,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将有更大作为和更多担当,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挑战。为此,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并扩大辐射范围、突出本土导向以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地以畅通学生上升通道、实施多样化发展以满足社会多元需求,将是新时代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可行之策。

丁宁《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指出日本在教育发展中一直秉承实用主义原则,重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本职业教育发端于19 世纪70 年代,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产业导向期、内容与层次扩充期以及信息化发展影响时期。纵观日本职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学校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层次分明,衔接畅通;私立职业学校办学体制灵活,成效显著;企业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制已然建立。这些都为我国提供了良好借鉴。我国应该完善学校职业教育的层次体系,强化衔接机制建设;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构建并完善企业教育制度,以弥补学校职业教育制度的不足。

庄西真《创新·指南·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指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聚焦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部署。其创新亮点在于,集中力量打造升级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次提出启动“1+X”证书度试点工作,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制度障碍。它要求政府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提供优质管理服务;企业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履行办学责任义务;学校扩大教育对象范围,拓展职业培训功能。同 时,要在实践层面得到落实,必须增强政策的知晓度,提高政策的细化度,强化政策的执行力。

洪德慧《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社会本位走向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社会本位的评价体系占据主导地位。社会本位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过于突出其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评价标准和内容物化以及评价技术手段量化等使职业教育发展过度重视外部环境和硬件条件,忽视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能力的实现。在回归职业教育育人本质,回应学生自我实现和向上流动的要求以及呼应工业4.0时代人才标准的综合化和高技能化等背景的影响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须转向以人为本,将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持续发展作为评价标准和内容,突出质性和量化的混合方法,并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外部环境,推进职业院校自我评价、政府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深度融合。



 

专业参考

本科专业调整折射高教发展方向

作者:刘博超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次调整新增备案本科专业点1831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点24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0个、撤销本科专业点416个。今年本科专业点增减有何特点呢?

1. “老幼”火“智能”热

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指出: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记者观察到,针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意愿不足等问题,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也在迅速配齐以解后顾之忧。今年,首都医科大学等27所院校设立助产学,上海交大等13所院校设立儿科学,28所地方本科设立学前教育专业,此外还有26所地方本科院校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

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共有196所高校增开该专业。记者查阅得知,该专业最早在2016年获批设置,去年就曾以248所高校增开位列新增专业榜首。紧随其后的是,101所高校新设机器人工程专业;96所高校新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35所高校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人工智能首次成为本科招生专业,在以前,人工智能相关方向通常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下招生。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也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智能”的新专业。如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备案设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开设智能建造,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开设智能医学工程。

“我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已处于第一梯队,为了抢抓机遇,先把专业点发展起来,形成充足的人才供给,有利于激发活力,迅速形成产业群。这体现了国家战略的需求。”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说。

2.重复建设、过剩热门撤销多

在撤销的专业中,17所院校撤销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点,13所高校撤销了教育技术学,12所高校撤销了信息与计算科学,11所高校撤销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对比可以发现,这些撤销较多的专业点往往也是过去某段时间的热门专业。

“我国大学管理体制一般是教研室或者系办、学院办专业。按规定,办专业备案审批,需要专职教师、培养方案、实验室。一个专业在同一所高校不同院系都在办,但人、机构、课程、资源无法共享,可能会带来重复建设的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雷庆说。据他介绍,教育部目前下放办学权限,主要控制审核基本办学条件,专业开设主要由各校及其主管部门、省区市决定。高校普遍有快速发展的需求,就会争取开设招生容易的热门专业。

“不排除高校开设专业时追时髦,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浪淘沙,高校会选择撤销供给过剩、本校缺乏优势的专业,将资源投放到更合适的专业。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赶时髦、先发展起来的现象将来也会存在,但最终会趋于理性。”马陆亭说。据他的观察,双一流计划实施后,已经有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避免贪大求全,开始撤并专业做减法,聚焦一流学科打造专业群。

除社会需求、院校发展重点转变等因素外,专业自身的定位、方向不清也会导致撤并。以13所院校撤销的教育技术学为例,“信息化路向的相对计算机专业太浅,教育学路向则研究边界不明朗。除了办出特色的专业点,一些一般的院校存在困惑,因此取消了专业,将教师分流到其他专业。”马陆亭说。

3.名实之间:专业重在塑造能力结构

记者观察到,人工智能和原有的智能与科学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原有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有较多重合之处。

“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更接近学科的范畴,学科是一套知识体系,人工智能作为专业是融汇不同学科知识的培养体系。”雷庆表示,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看法也会影响专业的调整。“比如某地发展大数据,招聘就要求是大数据专业的,本来计算机专业、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能胜任,但招聘单位不要。为了扩大学生就业面,学校就要有新的专业名头。”他建议,社会对人才应有更科学的评估方式,更看重实际能力。

雷庆曾经做过中美对比,发现从大的统计口径看,两国培养人数最多的十大专业大都相同。“当然美国不叫专业,突出的是主修、主干课程,而且变化不大,需求稳定。满足社会需求不一定要新设专业,从相关学科抽取课程,重新组合,根据能力需求调整课程无疑要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人才需求预测是公认的难题。“社会需求多样、变化很快,跟着需求调整办学专业是跟不上的。4年或更长时间培养出来后,发展的方向就很难说了。高校针对新产业、新业态等热门设立新专业要更加慎重。”雷庆说。

“我们国家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本科专业设置的宏观有序、微观自主。主动布局、及早布局、动态调整有助于把握社会需求。”马陆亭表示,培养方案的调整,关键是对能力结构的塑造。“结构化育人是高等教育强调的。无论是新专业,还是老专业,重要的是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备以及在此基础上迁移应用的能力。” 




课程教学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 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作者:王苏 冯训阳 陶欣桐

近年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各个方面,以“四个一”工作举措,不断夯实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不断推动学院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沉淀价值理念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64年,建校初期校名为江西省粮食职业学校,56年继承和发展,学院始终秉承因粮而生、依粮而兴、向粮图强的办学理念,深入挖掘粮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坚持粮食文化与专业相结合,与学院建设相结合。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粮食文化园主题广场

作为一所粮食文化底蕴深厚的院校,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凝聚办学特色、探索特色职教路上开拓创新。自2012年起,学院立足办学传统、理念、精神和文化,充分挖掘粮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进行融通与拓展,形成了“五粮文化育人”理念:粮缘中的敬与礼、粮情中的勤与俭、粮品中的诚与信、粮安中的责与献、粮艺中的传与新。为了让“五粮文化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学院从教学育人、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三个维度,系统设计育人的具体载体和方法,形成11个育人平台,创设19个育人形式,挖掘整理68项教育素材,构建粮食文化育人“三维协同模式”,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将其运用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该模式荣获职院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依据“五粮文化育人”理念编撰的《“五粮”文化学思践悟》思政校本教材,在2020级学生中开课讲授。

建设文化基地

学院以粮食文化园建设为引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粮食名人园”和“粮食文化长廊”项目建设,推出“工贸新十景”,力争将学院打造成江西省爱粮节粮教育和粮食文化传播基地,打响学院历史文化品牌,彰显办学特色。同时,学院成立了粮食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粮食文化创意产业园、五谷粮食画双创孵化基地和五谷画大师工作室,挖掘、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民间技艺——五谷粮食画,先后获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江西省“稻作文化”非遗传播基地、江西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称号。

创新育人模式

近年来,学院按照“1234”思路和“六有六传”标准,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贸新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服务师生的重要载体。“1”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总目标,打通宣传师生群众、教育师生群众、关心师生群众、服务师生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是把握两条原则,坚持以党支部为主要阵地,深入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坚持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方式,成立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志愿者三支队伍,组建“3+N”志愿服务模式。“3”是抓好三个统筹,统筹好学院与系部之间的资源,统筹好党支部之间的资源,统筹好学院与班级两级的资源,将资源集聚到基层的实践所、实践站,实现共建共享。“4”是建好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育人平台、文化传播平台四大平台,突出思想引领、实践养成、以文化人,切实推动文化育人工作落地见效。

打造思政品牌

学院着力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守望信仰红色寻根”。每年组织师生参加“追革命历史足迹寻共和国之根”暑期实践调研,目前已到井冈山、赣南苏区和湘西等地开展红色实践教学,通过调研、搜集史料和红色故事、访谈革命后人等方式,了解革命历史,重温革命征途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今年暑假,学院依托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通过“3个2”方式,积极开展“红色走读”竞赛活动;组建“红黄蓝绿粉”五色“三下乡”实践队的青年学子扎根江西本土,从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教育帮扶等多个方面服务基层群众。同时,学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三个一”,即一本10余万字的调研纪实、一部名为《绣球草鞋》的红色情景剧、一项名为《红色寻根之旅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性修养、品格锤炼的现实意义研究》的课题。2019年初,学院《守望信仰》红色寻根调研纪实,被选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行业动态

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要健全多元办学格局,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各地各部门要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主持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山东、江苏、江西、甘肃、中华职教社、中车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

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管教育工作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以及部分行业协会、企业、高校、职业院校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科学知识

巴西进行的交叉综合实验显示

中国科兴疫苗可有效应对变异新冠病毒

国际战“疫”行动

 

驻巴西记者 邓国庆

近日,巴西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发的克尔来福新冠疫苗能够有效对抗在巴西、英国及南非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

参与研究工作的布坦坦研究所(巴方合作机构)传染病专家特尔内多博士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病毒的变异一直会存在,人类无法阻止病毒变异。在巴西、英国及南非发现的B.1.1.7、B.1.315和B.1.1.28三种变异病毒,现均已在巴西新冠肺炎患者身上被检测到。在玛瑙斯市发现的源自B.1.1.28的P.1变异病毒是目前巴西国内传播最广的毒株,其基因组携带E484K、K417T、N501Y等多处突变,较普通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

特尔内多介绍说,病毒变异是疫苗研发和生产单位高度关注的问题。布坦坦研究所利用克尔来福疫苗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后的血清,对上述3地发现的毒株进行了交叉综合实验。研究人员从已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体内提取血清,将其与变异病毒一同置入培养皿,结果显示血清中的抗体能够有效对抗变异病毒。他强调指出,中国疫苗中的灭活病毒具有新冠病毒的完整结构,与其他利用病毒刺突蛋白引发免疫反应的疫苗相比,灭活疫苗能够产生更全面的免疫反应,“结果令人鼓舞”。

目前巴西仍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许多国家疫情已显现出减缓势头的情况下,巴西的确诊及病亡数字反而不断打破先前的纪录,连续创下新高,变异病毒的快速蔓延是该国疫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严峻疫情,特尔内多指出,疫苗接种对控制疫情非常重要,疫情未来的发展态势取决于疫苗接种速度。

今年1月18日,巴西正式在全国开始新冠疫苗接种,克尔来福新冠疫苗是巴西目前疫苗接种计划中使用最多的一款疫苗。特尔内多表示,中国新冠疫苗采用成熟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巴西现有疫苗储存和运输体系,有助于实现广泛接种,缓解巴西疫情。他还透露,目前布坦坦研究所正在兴建一座疫苗生产工厂,以保障克尔来福新冠疫苗在本地的大规模生产。预计工厂建成后,疫苗年产量将达到1亿剂。(图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