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书馆 >> 学术动态 >> 浏览文章

2020年12月学术动态 上(第84期)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6日 | 
阅读: | 
作者:图书馆 | 
[ ] | 


科研论文

 

赵晓硕《海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研究》围绕教师综合素质目标,政府、院校和企业要充分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提升措施。第一,高等职业院校结合本校各专业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保障制度,通过激励措施,促进教师进行综合素质提升。第二,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建设。第三,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规范化、合理化新教师培养步骤,建立教师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夯实教师队伍教学基本功。第四,加大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教师资源共享及共建制度,优势互补。第五,构建科研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专家指导、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提高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第六,根据学科方向,开发相应的社会服务项目,拓展社会服务渠道,引导开展丰富的社会服务、培训项目。第七,制定和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师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制度及激励机制。

张丽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充满活力及打造特色的动力。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是构建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型实训基地、具备创新型师资队伍、改革考试方式。

闫广芬,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指出 “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而其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成为制约“互联网+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推进的关键。以此为背景,该文尝试构建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体系架构,可以概括为 “一个智慧平台、两个数据库、三项支撑技术、四类参与主体、五种服务功能”。智慧管理平台是“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系统应用平台;“培养过程数据库”和“教学资源数据库”是体系架构运行的重要载体;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是支撑体系架构的三项关键技术;职业院校、用人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是四类主要参与主体;有效支撑连通、聚合、预测、协作与体验等五种服务功能。在“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运行中,设计了需求与反馈结合的招生决策机制、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网络众创空间支持的职业生涯发展等创新应用思路。

朱德全,徐小容指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关系交错而复杂,从“应然”层面进行解读,呈现出“环形逻辑、“主体间性逻辑”和“层次耦合逻辑”多元联动逻辑。而在“实然”状态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在联动上存在着脱节、失轨与失措等问题,应通过“多维对接”路後、“点一线一面联动路径以及“利益”、“规则” “效率”“三维一体”协同联动,构筑职业教育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立体路径,实现两者互 利共贏与深层次联动发展 。

 

 

 

前沿观察

 

“一带一路”倡议激发内生动力,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如何提质增效

               作者:韩玲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建科学的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全面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如今,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留学生数量呈现一定的波动,但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步恢复,“留学中国”将会展示出强大的吸引力。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交流与产业合作,急需大量技术技能型、实践型人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激发了我国高职留学生教育的内生动力,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探索适合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体制机制,激活我国高职教育对外输出能力。

    加强顶层设计多元协同共治

    国家、行业企业、高校是在高职留学生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三个主体,应建立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共治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机制,政企校共同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品质。

    政府强化统筹规划,发挥政策撬动作用,给予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同等的权利与义务,使高职院校在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机会。各高职院校应将招生条件、学籍管理、毕业要求等制度细化、具化,吸引优质生源来华留学。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可主动为高职院校提供海外项目所在地的生源情况及培养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共同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建设人才。此外,“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可与高职院校结成合作伙伴,以订单班的方式培养来华留学生,并鼓励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在其国家的中资企业就业。

高职院校应深入解析留学生来源国不同的产业发展特点,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并探索双向互通的职业教育合作框架,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高职教育课程互认、学历互认政策构建,完善学分转换机制,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体制对接的可行性,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强化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

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尤为重要,对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框架应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语言+技能+素养”为核心优化留学生课程设置,根据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期限和选修专业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汉语强化。高职英语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高职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高职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应以需求为导向,根据留学生未来所从事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行业汉语的内容,在强化留学生基本汉语交流能力的基础上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工具性和职业性,以语言教学助力留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2020年的疫情凸显了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国家优质汉语教学慕课资源,并依托院校优势专业及本校留学生特点开发优质线上教学资源,为留学生自主学习汉语搭建平台。

技能养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更需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具备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及职业技能校内外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其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注重技术技能培养,帮助留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使其回到母语国后不仅能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汉语翻译工作,还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文化育人。多元文化背景是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特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教育形式。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在不同于母语国文化的中华文化环境中学习、生活,文化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障碍和冲突。若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不仅会阻碍其在留学国的跨文化适应,更会影响留学生回国后知识应用与实践的再发展。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需要增加文化熏陶,例如开设各类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特色课程,开展浸润式的中华文化体验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实践拓展。实践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高职院校应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搭建好来华留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相关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帮助留学生提升专业能力,提高留学生谋求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本领。留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课堂知识变成直观体验,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当代中国、感知地方文化,将知华、友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习得语境,对提升留学生的语言能力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商业集团合作开展的“感知浙江”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自喀麦隆、尼日利亚、加纳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通过体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几十个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深入了解了服务区的各类工作,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供给侧的中坚力量。高职教师担负着提供智力支持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支撑的重任。近年来,高职来华留学生体量的增加及生源结构层次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素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多元文化理解力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对于保障留学生培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内外兼修,以本土师资的国际化和吸纳海外优质师资力量为路径,不仅要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引进丰富师资队伍的结构,同时也要在本土化培养的基础上推进师资的国际化建设,把国际素养纳入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体系,为“智力丝绸之路”提供人力资源储备与保障。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立足于“职业”特色,提高留学生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适切性,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共建共享,保证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项目“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与中华文化认同——基于浙江高校的调查”[Y201942437]成果)

 

 

 

探索思考

 

关于高校立身之本 习近平反复提及这个“根本任务”

6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在贺信中,习近平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次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

在西安交大,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在陆军步兵学院,习近平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必须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在北京大学,习近平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

不仅在学校,在会上、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反复强调,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我们重温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讲话,一起感受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牵挂。

1.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0年6月7日,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

2.“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2020年4月22日,在西安交大考察时的讲话

3.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2019年11月27日,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的讲话

4.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19年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

5.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必须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把政治建军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各方面和全过程。——2019年5月21日,在陆军步兵学院视察时的讲话

6.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的讲话

7.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2019年1月17日,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8.西藏民族大学建校以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10月15日,致信祝贺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

9.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10.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11.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12.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13.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4.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5.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专业参考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采用素质拓展打造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

作者:李小琳 刘云贵

10月29日,江西科技职业学院特邀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教授,为全校50余名辅导员、思政干部等,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素质拓展培训。

此次素质拓展培训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分别进行了积极心理学演练、圈圈放心凳、生日线、名字记忆、组建团队等活动,老师们收获颇多。

“团队训练给了我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力量和方法,素质拓展训练游戏消除了同事之间的陌生感,建立了相互信任。”辅导员李树在分享时提到,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能不仅能够提升自我心理素质,还能更好地将人文关怀渗入平时的教学管理中,从而产生“悦人效应”,提升工作效率。

培训专家舒曼认为,这次培训就是让全校辅导员不仅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心理素质拓展的模板,以此带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向全方位多层次发展,通过“助人自助、互相促进、层层传导”的方式,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平风认为,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而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学院党委坚持创新驱动、活动主导、多元服务的基本宗旨,今年将探索出一套“理念为先、立足整体”的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及素质拓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据悉,这50余名辅导员将作为朋辈培训师,开展全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采取一人负责一个班级的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2-4个学时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及素质拓展。通过拓展训练,营造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同时使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程度惠及每一位学生,使心理素质拓展贯穿整个大学生活。

 

 

 

科技知识

 

安全用药这些冷知识了解吗

一、药品都要放冰箱存放吗?

其实,大部分药品可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使用冰箱存放片剂、胶囊剂、散剂等,易受潮加速变质。糖浆剂在低温情况下也易导致药物浓度发生改变,影响疗效。温度升高时会变质或变性的药品如胰岛素、活菌制剂、部分滴眼剂或其他生物制品等,可在冰箱冷藏层2~8℃下保存,以保证药品的质量。胰岛素切勿冷冻,冷冻会破坏其蛋白质,降低药效。提醒市民,要按照药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的要求保存。

二、“一日服药3次”就是早中晚三次吗?

药品说明书上的“一日3次”,指的是24小时平均3段,即每8小时服药1次,而不是随早中晚餐时间服用3次。如果严格做到每8小时一次有困难的话,也应尽量使服药时间间隔最大可能地均衡。同理,一日2次,即指每12小时服用一次;一日4次则要求6小时服用一次;一日一次则应固定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

三、药品只要不过有效期就有药效吗?

药品的有效期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限制的,这里指的条件就是药品标签及说明书中所指明的贮存条件。每种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特定的贮存条件下能保存的时间,一旦贮存条件发生了改变,药品的有效期也就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