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书馆 >> 学术动态 >> 浏览文章

2021年5月学术动态 下(第91期)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 
阅读: | 
作者:图书馆 | 
[ ] | 

科研论文

李虔, 卢威 ,尹兴敬《1+X 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指出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 1+X 证书制度对于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贯通和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从试点情况来看, 这一制度在证书建设、 院校实施和配套制度等方面还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有效推进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 需要以顶层设计指导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 促进试点工作与现有教育教学过程互通互融, 完善 1+X 证书的配套制度体系。

万达,杜怡萍,吴晶,李小娃,李海《试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教育类型,这一定位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明确了职业教育在目标定位、性质特征、体系结构、实施路径、功能范畴等方面与普通教育的不同:职业教育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定位;以契合教育和职业双重属性为性质特征;以构建内部衔接、外部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基本结构;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施路径;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为功能范畴。

吴遵民,杨婷《新时代职业院校如何建构“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出职业教育改革涉及诸多方面,教师队伍的调整和建设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文章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构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立足新时代就如何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增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力量,提升职教人才培养的质量等角度,提出了从引进来、送出去到留得住等几个方面入手的政策建议与策略。

张盈《我国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的障碍与路径》指出我国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各项人才需求与发展战略的提出,成为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的基本诉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终身化理念及长效机制欠缺,同社会培训的衔接机制不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滞后社会发展等成为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要在目标层面促进职业教育学习者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在服务对象层面具有全纳属性,在路径层面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化体系。

2020110316594595691.jpg 

 

 

国际教育

建立大学与社会的联系——

美国大学服务当下创造未来

关成华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和变革的时代,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作出变革,已成为美国大学面临的现实课题。事实上,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还只是为变革而变革,但也有一些大学,通过创造新的教育范式,不断挑战传统大学的理念与经验,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大学的改革之路。

    密涅瓦大学:培养适应不确定性的未来人才

    传统大学提供的教育往往无法匹配就业市场要求,即便是“常春藤盟校”也难以完全适应。基于这样的判断,2013年,一所新型的四年制本科大学密涅瓦大学诞生了。

密涅瓦大学官网一直写着,其创立之初的使命是培养能够适应各种不确定性的未来人才。而这所大学成立不足10年,就以2.8%的录取率,成为比哈佛大学还难考的大学。

密涅瓦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不进行教条式授课,学生通过学校自主研发的“主动式学习”平台进行讨论。学校取消任何试卷形式的考试,成绩的构成来源于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中的表现和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同时,将四年本科学习划分为基石年、方向年、专注年和整合年。在基石年里,学生学习的不是专业基础知识,而是囊括了100多种跨学科思维的“基石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学习。

密涅瓦大学还设置了一系列线下体验活动,满足学生需求,丰富学生经历。在本科四年期间,学生将在全球7个不同的城市学习和生活。他们会在美国旧金山完成第一年的学业,而接下来的6个学期,将分别前往英国伦敦、德国柏林、韩国首尔、印度海德拉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进行“沉浸式学习”,融入当地社会,探索当地文化,将整座城市当作课堂,建立起大学和社会的联系。

斯坦福大学:设想面向社会需求的“开环大学”

在美国传统大学的创新改革设想中,斯坦福大学的“开环大学”设想较为典型。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业率低、实践能力差的现状,斯坦福大学于2015年10月正式发布《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其中创立“开环大学”是最关键的计划之一。

斯坦福“开环大学”不限制学生入学年龄,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随时入学,同时延长了学习时间,允许学生在其一生中的任意六年完成学业。“开环大学”倡导自定节奏教育,以调整、提升和启动三阶段,代替四年制学习,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按自身节奏完成各阶段学习。同时,践行轴翻转理念,将“先知识后能力”翻转为“先能力后知识”,以学生不同能力为依据,重新建构院系,并以一种大数据“动态竞争力清单”替代传统考试成绩单。“开环大学”要求学生带着使命感去学习,将自身兴趣融入问题解决过程,通过沉浸式学习和项目制学习来达成目标、实现理想。

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维持现状的危险系数远远大于冒险革新。斯坦福大学设想的“开环大学”在学制、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和使命感四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探索未来大学教育与现实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发展道路,是对未来高等教育模式的一次勇敢尝试。

欧林工程学院:从入学开始接触工程实践问题

欧林工程学院也是一所走出另类改革路径的美国大学。它是一所只有300名本科生的工程类大学,却能跟麻省理工学院抢学生,成为美国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典型、全球工程教育的领袖。

1997年,欧林工程学院完成注册。一批理念相近的“创业者”秉持企业家精神开始建校工作,他们从教师招聘和评价、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到学生挑选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在学校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体系。在确定了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框架后,欧林工程学院于2001年招聘了30名学生合伙人,用一年时间去检验新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经过不断迭代,最终形成了欧林工程学院独特的教育模式  

欧林工程学院创校校长理查德·米勒认为,工程师应该想前人所不敢想,且能够排除万难去实现。工程教育应该从视野培养开始,树立远大目标。为此,学生必须学会用设计思维去发现和定义问题,再用数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工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还要了解人文、商业技能和伦理,以推动技术的商业化。

欧林工程学院一直保持对实用教育的重视。与许多“先理论后实践”的工程校不同,该校学生在入校第一天就会接触到工程问题。毕业前,学院会要求学生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一个由知名工程或科技领域的客户赞助的工程项目。按照欧林学生说法,他们毕业时已有三至四年“工作经验”。

此外,欧林工程学院会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课程辅导、新生招收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其官方网站上鲜有校领导和教授的消息,有的只是学生自己的新闻。欧林工程学院注重跨学科教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其课程通过项目载体将跨学科知识巧妙融合,再通过动手实验、启发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融合与应用跨学科知识的能力。据统计,欧林工程学院超过25%的毕业生两年后参与创业活动,该比例甚至超过斯坦福大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曾在其《21世纪的大学》一书中对“大学使命”作过一段完整的论述:“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加工厂,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以传统价值观为基础的复杂机构,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服务于我们的社会文明;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守望者,也是价值观、传统和社会文化的守护神;大学不只在于教育和发现,也在于向现存秩序发出挑战并促其改革;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依然是培养民主社会所必需的有教养的公民,它证实了基本的价值观、原理以及学识和理性的结合;大学除了荣耀过去,还服务现实,创造未来,而且,所有这些都只在于把知识转变为智慧。”

密涅瓦大学的创新教育模式、斯坦福“开环大学”的大胆设想以及欧林工程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冲击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让大学回归了教育最为本质的特征,抑或是以创新的方式坚守了传统的“大学使命”。(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161101221824003.jpg

 

 

专业参考

昆明理工大学发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打造优势专业——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以本为本”

杨云慧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杨云慧)昆明理工大学将国家“以本为本”的教育方略与学校“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充分融合,紧扣国家发展需求,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采取一系列举措,将规划、计划落实为全域本科教育改革的实际行动。

 

    据了解,昆明理工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管着手,组建课程、学生、教师“三个中心”,进一步优化本科教育管理流程和权责调配。制定教学单位本科教学状态数据评价办法,构建本科教学状态数据评价模式,推进本科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实施红黄牌预警机制,招生名额与就业率、就业质量挂钩。同时,学校还出台高端教学奖励办法,将课程、教材、团队成果、专业等要素全部纳入教学高端奖励,拔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天花板”,激发教学单位和教师的积极性。仅2020年,学校用于高端教学奖励的资金就达到900多万元。

    学校还全面开展校内课程评价,分类监控,抓住关键环节,实现全流程质量监控,构建“三评、三查、三专项”的课程质量监控运行制度,按照每年评价1000门课程,四年为一个评价周期,实现本科课程评价全覆盖。课程设计要求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学生考核考试评价,突出过程考核,与6所省外“双一流”高校建立联考制度,检验培养质量和成果。

    学校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循环周期性的专业认证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近几年,用于改善实验条件和教学改革投入的资金达5000余万元。

学校在发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打造优势专业建设上精准投入,设立人才特区,在人才引进、项目、平台、人才称号申报及职称聘任上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灵长类研究院为主的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目前的在研经费达到3.5亿元,正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重大疾病防控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7c187703d79746e5811efde1e7cdbb2a.jpg 

 

 

职业教育

创建一流职业名校 书写新时代奋进之笔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改革转型侧记

陈阳 刘璐

伴随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加速,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近年来,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山东城院”)步履铿锵,奋力开启了创建新时代国家一流职业名校的新征程。

钟灵毓秀润学子  底蕴厚重铸书院

山东城院始建于1965年,坐落在中国魅力城市——烟台,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是由山东省政府部门批准、隶属于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办院校,是国家级别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省级精神文明单位、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集训基地等,被誉为“中国烹饪学府”和“高技能人才摇篮”。

学院占地751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4万余人,拥有全国技工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建有中西餐、智能制造、幼儿教育等一体化实训中心96个。56年来,学院在逆势中飞扬,在顺势中图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卓越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与时俱进兴专业  革故鼎新绘蓝图

解放思想无止境,发展实践无穷期。学院紧密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需求,不断强化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餐学院、西餐学院、智能制造、现代商务、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7个二级院系28个专业和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鲁州学院,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搭建起四通八达的成才“立交桥”。

山东城院拳头专业强、精品专业多。烹饪专业是山东省首批“名牌重点专业”,被授予“中国鲁菜创新基地”称号,教师队伍中有15人获得“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鲁菜烹饪大师”称号;烹饪、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专业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特色品牌专业;入选首批“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项目建设单位。学院主动融入发展、适时优化专业布局,新上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大数据应用等新兴专业,为山东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高技能人才支撑。

桃李芳菲因雨润  才俊辈出赖师贤

山东城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名师工程”“人才工程”和“青蓝工程”,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近年来,学院涌现出一大批享有国家特殊津贴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等荣誉的优秀教师。学院4名教师获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展现当代教师的职业风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院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一体化说课比赛”“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因材施教探新法  厚德精技育英杰

山东城院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新型学徒制,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弘扬“世赛精神”,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激发师生学习热情。5年来,组织参赛学生2000余人次,获奖900余人次,其中获得国家级别、省级奖项150余项。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西餐项目比赛中,曲笛同学获得优胜奖,这也是我国首次在该项目上获奖,为祖国和山东省赢得了荣誉,受到国家和山东省领导人亲切接见。首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学院参赛团队以独特的视角、精湛的表现,夺得全国冠军的优异成绩。

学院不仅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更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把握学生特点,大力推进德育创新。着力打造“城院大讲堂”和“城院大舞台”两个特色育人品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重要节日,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效果显著的纪念活动,激发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活力盎然转化钧  综合改革日争新

学院坚持事业单位体制,引进市场化机制,在产教融合上突破、在拓展发展空间上突破、在加强市场化运作上突破。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鲁州电力技工学校联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鲁州学院”,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托管经营鲁商集团二级子公司——鲁商华实教育公司,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成立“鲁菜文化研究中心”“国际鲁菜学院”等,实现“产教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开设“职业训练院”和“创业创新中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产业升级、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主阵地作用。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勤勉奋进的山东城院正朝着新时代国家一流职业名校的宏伟目标迈进。面对新的机遇,成熟稳重且具有年轻活力的山东城院正在乘势而上、开拓奋进,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必将谱写出无愧于历史和未来的壮丽篇章!

 

 

 

科学知识

可自主跳动的人类自组织心脏类器官培育成功

科技日报北京5月24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育出“迷你”心脏类器官,称为“类心脏”,它们可以自行组织为心腔状结构而无需实验支架,可自主跳动。这一成果可能会彻底改变对心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细胞》杂志上。

缺乏良好的人类心脏生理模型是阻碍人们理解心脏疾病、开发再生疗法的主要瓶颈。以前的组织工程学3D心脏类器官对损伤的生理反应与人类心脏不同,往往不能作为良好的疾病模型。

在过去的十年里,自组织类器官领域为生物医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然而,能够重现发育和损伤反应过程的心脏类器官研究却一直没有进展。

研究负责人萨沙·门德詹说:“要使体外组织完全具有生理性,它还需要经历器官的形成过程。”在胚胎中,器官通过自组织过程自行发育,在此过程中,细胞构件相互作用,随着器官结构的出现和生长而四处移动并改变形状。

此次,研究人员以特定的顺序激活所有参与胚胎心脏发育的6个已知信号通路,诱导干细胞自行组织。随着细胞的分化,它们开始形成独立的层,类似于心壁结构。经过一周的发育,这些类器官自组成一个有封闭空腔的3D结构——相当于25天大的心脏。这种过程类似于人类心脏的自发生长轨迹。在这个阶段,心脏只有一个心室,将成为成熟心脏的左心室。类器官直径约为2毫米,包含这一发育阶段常见的主要细胞类型:心肌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心外膜。

研究小组发现这颗“迷你”心脏有一个清晰的心室,可有节奏地收缩,从而挤压腔内的液体。其每分钟跳动60到100次,这与相同年龄大小的心脏的速率相同。

此外,研究小组还测试了这一心脏类器官对组织损伤的反应。他们用一根冰冷的钢棒杀死了心脏类器官的部分细胞来模拟心脏病发作后的情况,结果发现,负责伤口愈合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开始向损伤部位迁移,并产生修复损伤的蛋白质。

今后,该研究小组还计划培育出如同人类真实心脏一样的具有多个腔室的心脏类器官。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是在其他腔室开始形成时发生的,因此多腔模型将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胎儿的心脏缺陷是如何形成的。

9da2809d4ac04308b5143f6adda6b8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