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书馆 >> 学术动态 >> 浏览文章

2020年11月学术动态 下(第83期)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5日 | 
阅读: | 
作者:图书馆 | 
[ ] | 


科研论文 

郑香伟,付荣,王凌芳《高职院校构建新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探讨》指出高职院校因培养社会技能人才的职能定位,与各行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社会多元办学的目标,校企合作需要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继续向更深层次发展和融合。相对推动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教育的难度,高职院校可以凭借自身专业优势,介入产业经营,创立各类经济实体,逐渐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产业集团,创造出教育经济混合体,完成产学研体系的自我创立和多元化办学的目标。

钱啸寅《以三大转变引领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指出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需要牢牢把握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和本质要求,推动结构优化的规模发展,抓住百万招生这一难得契机。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必须脱离普通教育模式,探索具有自身独特规律的办学模式,构建企业社会广泛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转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需要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放宽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突出政府统筹管理,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同体。

封权初,朱忠义《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深化产教融合破题》指出高职教育是支持做大做优做强特色和新兴产业、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体系。高职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走产教融合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产教融合也是高职学校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应始终坚持的重要准则。当前,产教融合破题,一是推进多元化主体办学模式改革,形成社会多元办学格局;二是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落实“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三完善实用实效的产教融合多元化质量评价机制,提升校企共同治理体系和校企共同治理能力。

李政,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结构转型: 内涵、困境与突破》 指出职业教育治理结构可被视为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主体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决策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文件都强调了“坚持政府统筹、多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但是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仍然维持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以政府投资与管理为主、市场不充分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长期存在,难以使“多主体治理”真正落地。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结构转型还存在一些困境,如治理结构转型的目的亟待澄清、政府“统筹”的内容亟待明确、市场“办学”的内涵亟待扩展、治理结构转型的制度环境亟待改善。未来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确定治理结构转型的政策方向、设立“清单机制”划定政府和市场办学主体的权限和责任、基于“设计”和“内生”的双重思维营造职业教育 治理结构转型的制度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标准体系建设。

 

 

前沿观察

螺蛳粉学院”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作者:王丹

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内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据校方介绍,该专业拟开设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食品检测技术、设备维修和管理等7个方向的特色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螺蛳粉产业学院今年有望招收第一批学生,计划培养人数为500人。

疫情期间,对螺蛳粉的“一碗难求”,估计不少人仍记忆犹新。螺蛳粉产业本身所处的上升周期叠加疫情时期对其需求的刺激,加剧了产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立足于产业、服务于产业的职业教育可以说适逢其时,专业设置与产业链的高度吻合、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而且不断充实的人才储备对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螺蛳粉产业学院想要讲述的职业教育故事其实早有先例。2013年,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成立国内首家脐橙学院;2017年,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小龙虾学院”更是轰动一时,首批学生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引发社会热议。这些走红的产业学院,通过超高的曝光度,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对那些有意续写该系列故事的后来者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如果说这些走红的产业学院有什么共性的话,那就是尊重市场、立足产业。产教融合,让职业教育真正回归能力本位,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往人才供需两端需求错位的问题,而这也正是职业教育广遭诟病之处。目前,在一些职业教育院校,囿于观念或体制等因素,不甘于“固守”自身定位,在教育和培训中选错了参照系,在具体教育和培训内容设置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脱节,与市场需求脱钩,学生毕业旋即遭遇就业难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与此同时,企业却长期受“招工难”所困。眼下的疫情危机无疑让这种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更重要的是,这一矛盾中的重点人群与今年稳保就业的主要目标群体有着较高的重合度。在此背景下,螺蛳粉产业学院的成立,对我们重新思考职业教育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不无启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上快车道。仅在2019年,就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等多个重要文件出台。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的任务,以期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任务再加码,显示出政府对职业教育在稳保就业方面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倒逼相关院校在教育改革上动真格,真正尊重教育规律,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实实在在培养人才;而地方政府也应做好政策引导与服务,推动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早日形成。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必将增益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应对就业压力提供更多腾挪空间。

 

 

探索思考

人工智能将给教师队伍带来多少改变

——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中国教育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请问教师工作司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任友群: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视在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今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首次提出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广大教师运用新技术手段是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的必要之技。
    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由1.0向2.0跨越,人的因素是关键。为此,行动计划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特别强调推动教师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018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教师管理优化、助推教师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新路径。2020年11月20日,教育部将在宁夏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议,总结经验,提炼模式,为全国层面推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提供政策保障和实践经验,为开辟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新路径提供新动力。

中国教育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请问您如何看待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化的关系?
    任友群:教育与信息技术、信息化之间是一种“双向依附”关系。一方面教育需要信息技术的深入介入实现效能的跃升,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需要“教育”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甚至引领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实现“双向依附”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教师。教师队伍的信息化主要指教师具备应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能力素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就没法建成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技术同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推动力,广大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驾驭新技术,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将产生哪些变化?
    任友群:信息化对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必然产生深刻影响,而人工智能+5G对教育可能带来颠覆性变革。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将产生以下三方面变化。一是加速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运用信息化手段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实现科学、专业、客观的教育评价。比如在改革教师评价方面,坚持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以信息化助力建立幼教、中小学、高教、职教等各级各类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二是促进教师队伍治理方式方法的变革。以信息化促进教师队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利用教育信息化破解教师编制不足、教师结构性缺员、教师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通过构建同步智能课堂,让贫困地区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通过加强网络智能研修,推动教师培训模式变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现代化的教师治理体系,推进治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三是提升每一位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在信息化的支撑下,让有限师资从事更多教书育人工作,更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伴随着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广大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育报:结合当前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大背景,信息化在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
    任友群:教育部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建设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都蕴含着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一是多样化满足贫困地区和乡村学校开课需求。通过实现教学工具、设施,教育装备、资源的信息化,大力构建同步智能课堂,通过专门开课、同步上课、录播课堂等方式,让贫困地区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二是多维度提升贫困地区和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利用智能研修平台,围绕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实现教育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引领贫困地区教师协同研修。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贫困地区教师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智能教育成果。三是多层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优质学校开设网络课堂、网络学校等形式,组织教师共享配套学习资料、在线答疑辅导,全方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工作,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记者黄蔚)

 

 

专业参考

如何做好一名辅导员?

作者:段领

前几天,西京学院官网发布一条人才引进的招聘公告,其中一项是引进辅导员的。有个朋友看到后就向我打听,有意向竞聘辅导员,在聊天中他问我:“怎么才能做好一名辅导员,怎样才是一名好的辅导员?”自认为是一名“老辅导员”的我竟然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当初刚上班时的疑惑,也是我现在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2006年,我毕业留校,当了一名辅导员,带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个班152名学生。虽然心理早有了准备,但是猛然间身份的转变,一时间还真未适应这个新的角色。面对这帮和我年龄相仿的学生,我该怎么做?于是去请教当时负责我系学生工作的曾科长,“我怎样才能做好一名辅导员?”他回答我:“这需要你自己多琢磨、多探索、多思考,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慢慢摸索,在工作中找答案。”我又去请教时任专职副书记的刘主任,得到的还是类似的答复。

戴尔•卡耐基说:“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于是我就先从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开始,只要有空,就拿着学生的花名册看照片;只要班级有自习,就拿着带有照片的花名册去班级和学生聊天;只要有空,就去学生宿舍。那个时候电话还是“小灵通”,保存不了几个学生的信息,我就把纸质的花名册和宿舍分布图随身携带,便于随记随查,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有了背包的习惯。大概不到2个月,我记住了152名学生的基本信息,见到学生立刻就能叫出名字,说出公寓宿舍号,籍贯。慢慢地,也就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所以,我觉得,做好一名辅导员,请先从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开始。

生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别具意义的一个日子。我把所带学生的出生日期按月按日抄到本子上,记下每个学生的生日,当天在班级送上一句“生日快乐”。简单的一句祝福语,可以让他们暖到心里,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凝聚了班级团结向心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还应一视同仁,分类指导,爱护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成绩好坏把他们在工作中区分对待。关心学生的利益,学生事无小事,事事放心上,立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于你。所以,我觉得做好一名辅导员,就要做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辅导员,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辅导员的工作复杂繁琐,因此在工作中会偶尔有厌恶、烦躁的情绪,有时还会面临煎熬,受尽委屈。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审视自己,调整心里落差。毕竟,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在他们“拔节孕穗期”,用正确引导、积极教育的方式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所以,我觉得做好一名辅导员,就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尽量做到容言、容事、容人。

现在的学生思想都非常活跃,思维超前,利用各种新媒体获得的资讯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讲可能比老师还多。因此,辅导员在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学习,工作要创新,不能恪守老套,一成不变。所以,我觉得做好一名辅导员,工作方法就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总之,做好一名辅导员,成为一名好的辅导员,就是用真心去感召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情去凝聚学生、用行动去引导学生。只要辅导员心系学生,引导他们成为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新时代青年,方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作者系西京学院万钧书院学生发展科科长)

 

 

科技知识

早晨空腹饮水有利健康?

作者:成子良

很多人都认为早上起床空腹喝一杯水有益身体健康,能够为身体补水、排毒,甚至还能减肥。这种观点正确吗?人们又应该如何选择早晨的第一杯水呢?

据《钱江晚报》介绍,早晨空腹饮水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人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会流失很多水分,早晨空腹饮水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还可以刺激肠道、疏通经络。此外,水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后,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甚至可以预防和缓解中风、心血管疾病等。

《深圳特区报》也曾报道,人在早晨空腹喝水能够洗涤、清洁肠胃,冲淡胃酸,增强消化功能,使肠胃保持最佳状态;刺激肠胃蠕动,湿润肠道,软化大便,促进大便排泄,防止便秘;排除体内的废弃物以及血液中的垃圾。同时,早晨起床后补水还能够增强人的肝脏代谢功能、美容养颜,并让大脑迅速恢复清醒状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早晨空腹饮水时要选择适合的水进行饮用。新华网提醒,早晨最好不要空腹饮用果汁、可乐、汽水、咖啡、牛奶等饮料。汽水和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大都含有柠檬酸,会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加速钙的排泄,降低血液中钙的含量,长期饮用就会导致人体缺钙。而另一些饮料大都有利于人体排尿,在早晨饮用这些饮料非但不能有效补充机体缺少的水分,反而会增加机体对水分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水。早晨也不宜饮用冰水,喝冰水容易导致人的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另外,早晨空腹饮用久置的开水以及盐水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早晨应如何科学地饮水呢?人民网湖北频道提出,人们在早晨空腹饮水最好选择温度适宜的白开水,因为它不含任何热量,既能够使胃肠道尽快从休眠状态中复苏,又不会加重肠道负担;对于长期便秘的人来说,柠檬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所含的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增进人的食欲、增强消化功能,但喝完柠檬水后要尽快漱口,以免对牙齿造成损害;蜂蜜是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蜂蜜水被称为“老年人的牛奶”,其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易被人体吸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早晨空腹饮用蜂蜜水可以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